春日暖阳中,一场场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盛宴正在福州校园里生根发芽。木棉课堂的志愿者们携带植物种子、昆虫标本与生态模型,走进福州市台江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州市盘屿小学等学校,为孩子们开启“种下一颗植物”“我的大树朋友”“蚕的一生”“昆虫音乐会”四大主题课程,将自然科学的神奇密码化作可触可感的成长体验。
种下一颗植物:见证生命的萌芽
在福州市台江区第二实验小学,木棉课堂成员韩奕涛带领孩子们化身“小小园艺师”。课程从一粒黄豆的萌发实验开始:孩子们亲手将种子埋入透明观察瓶,每日记录根须生长的轨迹。志愿者团队还设计了“植物日记本”,引导孩子们用彩笔描绘叶片舒展的姿态,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在这节课堂中,孩子们通过种植实践,不仅见证了生命奇迹,更理解了光合作用与生态环境的奥秘
我的大树朋友:触摸自然的年轮
木棉课堂志愿者韩奕涛与吴开宇在福州市台江区第二实验小学展开了一场“树木探秘之旅”。孩子们分组观察松树、榕树等本地树种,用放大镜探寻树皮纹理的秘密,通过年轮切片学习气候与树龄的关系。课程高潮是“大树年轮画”:孩子们用现有的树枝切片,用画笔与胶水描绘出一幅幅充满童真意趣的立体画,在互动游戏中探究树木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课余,孩子们还认领了校园里的“专属大树”,承诺定期为它们测量身高、清理周边环境。
蚕的一生:破茧成蝶的奇迹
在福州市盘屿小学,木棉课堂成员陈诗洁带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客人”——蚕宝宝。从芝麻粒大小的蚕卵到雪白蠕动的幼虫,孩子们用显微镜观察蚕的口器结构,用温度计调控孵化环境,亲手喂养桑叶并记录蜕皮次数。当第一只蚕蛾破茧而出时,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展开生命教育讨论:“蚕用一生织就华服,我们该如何珍视自然馈赠?”课程尾声,孩子们用蚕茧制作书签,将这份对生命的敬畏永远珍藏。
昆虫音乐会:聆听自然的交响
在福州市仓山区第六小学与盘屿小学的课堂里,木棉课堂成员陈诗洁与林城宏用一场“声音实验”揭开昆虫世界的音乐密码。在现场的观察和探究中,孩子们仔细倾听了不同的虫鸣声,用橡皮筋弹拨琴弦复现蟋蟀振翅的频率,更在校园角落架起录音设备,捕捉真实虫鸣。志愿者还带来特制的“昆虫乐器”:用竹节制作的夏蝉发声装置,让孩子们在敲击玩耍中感受生物振动的科学原理。
当植物的根系在观察瓶中延伸,当蚕的丝线在指尖缠绕,当螺类的纹路在陶土上绽放,当昆虫的鸣叫在教室里回响——这些充满生命力的课程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自然之窗,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尊重生命、探索真理的种子。未来,木棉课堂将继续深耕生态科普领域,用更多元的形式、更沉浸的体验,带领孩子们聆听大地的心跳,书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