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课堂72 | 破界“科”幻营 童心实验室 ——我院木棉课堂团队走进福州教院四附小开展跨学科科普实践

发布时间:2025-04-07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深化“素养立意,课程育人”理念,我院木棉课堂“水云间”实践队于3月携三组原创科学实验课程走进福州市教育学院第四附属小学,以跨界融合教学激活青少年科学思维。

诗性科学:解码成语里的化学密码

陈诗洁同学以元宵灯会为引,通过非遗“打铁花”视频呼应《青玉案·元夕》的古典意境。当安全试剂与琼脂凝胶碰撞出靛蓝、朱红双色火焰,金属离子跃迁释放的波光在教室流转,学生惊呼“火树银花真的在掌心绽放”。这场融合诗词鉴赏与化学原理的沉浸式课堂,让“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文学意象与科学本质深度链接。

力学剧场:水韵张力颠覆认知

刘永淇同学设计的“表面张力三部曲”掀起探索热潮:承载10枚硬币仍不溢的“超载水杯”、竹签轻触自组五芒星的漂浮奇迹,配合虹吸装置验证“水往高处流”的物理法则。当林义钧同学用自制教具解析彩虹成因时,32名学生同步记录露珠形态,将课堂观察延伸为生活场景的自主探究。

平衡奥秘:建筑智慧手中重构

廖可怡同学以比萨斜塔为钥,开启“重心与平衡”的探索之门。通过卡片模型动态展示重心位移,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木棒搭建个性化平衡装置。在“不倒翁挑战赛”中,17组学生通过配重调整实现30秒稳定站立,在实践中完成从现象观察到力学建模的思维跨越。

当科学实验与诗词典故共舞,当物理法则在童趣挑战中显现,这场打破学科壁垒的科普实践,无不见证着这句真理——“原来知识是流动的”。木棉团队负责老师指出:“我们正用‘文化解码+科学实证’的双螺旋模型,构建素养教育的基因链。”未来,木棉团队将持续开发“学科破壁器”系列课程,让更多孩子见证:在跨界融合的星云中,每颗求知的心都能点亮属于自己的科学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