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木棉课堂“岩石记”地质研学项目在福州市麦顶小学掀起科学探索热潮。这支由高校师范生志愿者与专业老师组成的教育创新团队,通过“双师制研学系统”,带领60名小学生以岩石为钥,开启地球46亿年的演化史诗,打造出沉浸式科学教育的鲜活样本。
双语课堂:从火山实验到野外科考
4月10日的启智课上,木棉课堂志愿者黄靖贤以独创的“地质现象还原教学法”点燃学生热情。通过模拟火山喷发的跨学科实验——将小苏打、柠檬酸与色素调配成“岩浆”,学生在观察“熔岩”冷凝过程中,直观理解花岗岩与玄武岩的形成差异。“这块岩石的气孔结构,记录着远古火山爆发的威力指数!”五年级学生小林举着放大镜惊呼。
野外实战:岩石侦探破译地球档案
4月16日,木棉课堂志愿者庄淞淇带领小学生深入烟台山-江心岛地质走廊。学生们化身“岩石侦探”,运用地质锤、稀盐酸试剂等专业工具,在百年风化剖面中辨识沉积岩的波痕构造,在闽江古河道遗迹破解变质岩的重结晶密码。木棉课堂校外导师郑云开博士现场解密:“这片角岩中的红柱石晶体,见证着1.2亿年前板块碰撞的洪荒之力。”
跨界共生:岩石里的文明启示录
在开放性研讨环节,木棉课堂首创“地质+”思维模型:从烟台山万国建筑的石材溯源,到江心岛断层带与城市防洪的关系推演,学生们利用AI工具绘制出数幅《岩石文明图谱》。“花岗岩不仅构成大楼地基,更塑造了福州人坚韧的精神质地。”木棉课堂团队成员陈诗洁在项目总结里不禁赞叹。
“岩石记”地质研学项目作为我院木棉课堂又一课程创新性重点项目,团队创新开发了“三步研学法”:第一,解构生活场景中的地质现象;第二,通过AI技术复原“再现”地质运动;第三,真实场域开展探究式学习。项目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联动福州国家地质公园,开发“城市地质行走地图”,让更多学生在社区半径内开展科学考察,真正实现“脚下即课堂,岩石会说话”的教育愿景。